小步目前一歲七個月大。牠的童養媳小舞現在才十個月大,還是未成年童女一枚。小步三不五時發情,一發情就整日喵喵叫,對著小舞跟前跟後、大獻殷勤,但小舞時候未到,硬是不為所動。可憐的思春小步只能無精打采地獨自待在電視機上,留下這幅愁眉苦臉的檔案照。新的一年,祝小步早日達陣,也祝福大家覓得良緣。Happy New Year ^_^。
A&F的這系列T-shirt不僅歧視亞洲移民和亞裔,就連佛祖和亞裔女性也被輕視。有件T-shirt上頭印著裸背的黃皮膚女人,後方盤踞著一條龍,暗指亞裔女性淪為色情工作者;另外兩款T-shirt則是醜化佛祖的形象,標題還印著「Buddha Bash: Get your Buddha on the floor.」,相當不尊重亞裔人士的宗教信仰。
然而A&F顯然沒有得到教訓,因為2004年,他們又有一款取笑西維吉尼亞的T-shirt遭到州長Bob Wise的抗議,其後再為了另一款諷刺體操選手的T-shirt,而被美國體操聯盟(USA Gymnastics)主席Bob Colarossi杯葛。今年,賓州的女性團體更因為A&F推出了一件胸前印著「有奶子誰還需要腦子?」(Who needs a brain when you have these?」字樣的T-shirt而發動杯葛,事情還鬧上了「Today」之類的全國性節目,十一月五日,A&F終於將商品下架。
無獨有偶,荷蘭籍的現象精神醫學專家范丹柏醫師(J.H. van den Berg, M.D.)在住院期間,也有同樣的感觸。他曾以自己的臥病經驗為起點,寫出探討醫病關係與病人心理的《病床邊的溫柔》(Psychology of the Sickbed)。他藉此書表示:「病人只能望著那些散在各處,還要剝、切的水果,那些沒有空間可以擺放的花朵,那些沒有多餘力氣翻開來看的書,望著這些禮物不斷堆疊,最後還要流露著『感激』將它們歸還!或許,當訪客空手來到,一件禮物都沒有帶時,對病人來說,反而是件寬慰的事呢。」
這回在「毒鑰」中,凱特哈德森飾演兼具美貌與善心的安寧看護凱洛琳,看了彌補父親因病去世沒有隨侍在側的遺憾,她對看護對象可以說是盡心盡力地照料與協助。有趣的是,劇情安排哈德森之所以無法陪伴老爸走完最後一程,是因為她放棄學業,跑去幫同學打理巡迴演出的樂團,父女倆還為此反目。這不禁讓人聯想起哈德森在「成名在望」中的角色,以及她在現實生活中也下嫁「黑烏鴉合唱團」(The Black Crowes)毒蟲主唱克里斯羅賓森(Chris Robinson)的巧合。
嫻熟胡毒法術並給予客戶專業諮詢的人,一般稱為「hoodoo doctor」、「root doctor」或「hoodoo man/woman」。在十九世紀末期到二十世紀初期,最棒的hoodoo doctor們擁有全國性的高知名度,許多人不遠千里地前往求教,其中最知名的包括有:南卡羅萊納州Beaufort的Doctor Buzzard、北卡羅萊納州Murfreesboro的Doctor Jim Jordan、阿肯色州Newport的Aunt Caroline Dye,以及紐奧良的七姐妹(Seven Sisters of New Orleans),後兩者甚至還被寫進了藍調歌曲之中。「毒鑰」片中出現了多首非常草根的藍調歌曲,歌詞裡不僅提到hoodoo,年代久遠的唱片錄音也給人鬼影幢幢的感覺,為電影增色不少。
一口美齒的強尼戴普,其精湛演技已無需贅述。但除此之外,片中最吸引我的還有兩個部份,一個是工廠裡為數眾多的奧伯倫伯小矮人,不論他們的身份是除草員、划船工、產品研究員、女秘書、搖滾樂手(還有披頭四造型)或是心理醫生,長得全是同一張印地安面孔,搞笑之餘也帶了點驚悚的味道,而這種手法不禁讓我想起英籍導演克里斯康寧漢(Chris Cunningham)為電音鬼才Aphex Twin所執導的兩支怪誕MV-「Come To Daddy」與「Windowlicker」。在這兩支作品中,不管是長相邪氣的街頭惡童或是身材惹火的比基尼女郎,面孔清一色被key成Aphex Twin的尊容,說有多嚇人就有多嚇人。
另一個奇妙的部份,是巧克力工廠裡那間專門研究如何以電視螢幕傳輸實體巧克力的白色普普風實驗室。片中的整個橋段,從場景到配樂幾乎重現了史丹利庫伯力克「2001年太空漫遊」的經典畫面,特別是威力旺卡牌的巧克力竟取代「2001年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裡那個天外飛來的奇特石塊,成為影響人猿們進化的重要關鍵,讓我看了不禁宛爾,只不過現場並未爆出太多笑聲,大概這部拍攝於1968年的老片看過或還有印象的觀眾並不多吧!
對大部份的旅館而言,藝術只是單純的裝飾品,牆面上的畫作多半只是為了搭配床單和窗廉。但旅館業的老將兼藝術愛好者Hero Nakatani可不這麼想,他希望把「整棟建築物從大廳到客房都變成藝廊」。於是在「Start Soma」藝廊負責人John Doffing的協助下,使藝術在旅館中反客為主的「Hotel des Arts」誕生了。
擁有51間客房的Hotel Des Arts,座落於舊金山法國區Union Square的十字路口,離當地的金融區與中國城很近。在歷時一年的改裝之前,它原本是間德國麵包店。由於Nakatani希望「藝術本身就是房間的焦點」,因此「旅館選擇的顏色都很中性,傢俱舒適但摩登,而且低調的不至於干擾到藝術創作。」Hotel des Arts的總經理Nakatani說,他甚至希望整間旅館就是牆上藝術品的大畫框。
Doffing的藝廊旗下有多位新生代藝術家,例如Sam Flores、Apex、MISK、David Choe、Vulcan、David DeRosa等,他們被請來為Hotel des Arts的空白牆面做彩繪,而這群創作者的藝術作品,也以一般人可以負擔的價格被陳列在走道與大廳內出售。不過,旅館內的房間並非每間皆有彩繪,有藝術家彩繪的「Painted Rooms」僅限以電話預訂,其餘「正常」的房間則接受網路即時訂房。訂價方面,沒有浴廁的房間從59美元(台幣約1,880元)起跳,有私人浴廁的就至少要花上99美元(台幣約3,150元)才能入住。
八月三日(週三)下午5:30,Hotel des Arts將為新推出的七間彩繪客房舉辦party,畫家群包括有Brian Ermanski、Buff Monster、Casey O'Connell、Dave Kinsey、Jeremy Fish、Norm.AWR、Plasticfucker、Tes-One等人,而先前所有的彩繪客房也將一併開放供大眾參觀。只是在看完所有彩繪客房的實景圖片之後,我個人覺得與前兩者相較,Hotel des Arts的「藝術」只侷限在牆面上,遠不如Hotel Fox和Reflections來得有趣。
Hotel des Arts
447 Bush St., San Francisco. Call (415) 956-3232
這家名為「Reflections」的旅店,房間編碼從201號起跳,結束於410號,每間客房都有陽台,而且門面各有特色。無論是普普風、印度風、巴黎風、捷克風、清邁風、後工業風、極簡風、科技風、雷鬼風、宮廷風,或是以「單親媽媽」、「綠色和平」、「人生舞台」來命名的奇妙主題,藝術家們都能以令人激賞的創意手法,打造出充滿驚喜和趣味的休憩空間。有些房間裡還意外掛著我所喜愛的名家畫作,例如歐姬芙的「Black Rock with Blue III」和李奇登斯坦的「Drowning Girl」等,實在讓人心情大好。
聽到琳達派瑞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一頭霧水,但只要提起她是前「非金髮四美」(4 Non Blondes)的主唱,還唱紅了台灣PUB駐唱樂團的必練單曲「What's Up」,大家就有一定有些印象了。這位舉止談吐豪放不羈的創作女歌手,聲音高亢厚實,詮釋搖滾曲風是再適合不過。後來她離團單飛推出首張個人專輯,還曾應本地所屬唱片公司之邀來台宣傳。我當時恰巧在那家唱片公司擔任宣傳工作,因此參與了整個宣傳活動,然而,這卻是個充滿驚奇的特殊案例。
企劃經理當初在製作這張宣傳片時,盤算的當然是如何讓大家將「What's Up」這首暢銷單曲和琳達派瑞這個陌生的新名字連結在一起,然後再試圖讓DJ和聽眾能夠進一步去認識她的個人新作。但派瑞卻不這麼認為,她一路上對著企劃經理破口大罵說:「You are hurting my career !」而企劃經理則是鐵青著臉一直辯解她是好意,氣氛當場僵到頂點。我坐在前座的助手席上聽著雙方你來我往,一句話也插不上,只能巴望車子趕快開回飯店。不過,派瑞確實不了解台灣的唱片公司向來有壓製西洋宣傳CD發送給媒體的習慣。
「世界大戰」裡的外星人就比較辛苦了。為了消滅多如螞蟻的人類,他們得親自駕著三腳巨型機器一個一個地動手射殺,渴了出來喝幾口水,還會中毐挫賽搞得人亡機毀,簡直是白忙一場。「世界大戰」的劇情改編自H.G.威爾斯寫於1898年的同名小說「The War of the Worlds」,此君是英國科幻小說教父,「時光機器」、「隱形人」都是他的作品,全球大賣的「ID4星際終結者」也算是「世界大戰」的參考之作,不明究理的觀眾說「世界大戰」抄襲舊作、貶它了無新意,還說史匹柏功力不如以往,實在是教人啼笑皆非。
「關於閱讀」的文章有16篇;「宇宙.新時代.靈魂」的文章10篇;「奇人異事」5篇;「旅遊雜記」11篇;「My Life Story」13篇;「心情隨筆」18篇;「音樂二三事」11篇;「我看電影」6篇;「設計.藝術.佈置」5篇;「貓.非貓」7篇;「Blogging…」8篇。含發表後被我刪除的10篇,總計120篇,平均每三天刊出1篇。
讀過聖經的人看到這部電影的結尾而聯想起蛙災,並不教人意外,不過Anderson卻表示他在編寫劇本時,並不知道聖經裡頭曾經提及蛙災,他是讀了專寫神秘怪現象的作家Charles Fort的書「Book of the Damned」之後,才第一次聽說蛙雨這回事。後來,他開始研究青蛙的歷史,這才曉得原來早在羅馬時代,人們就把青蛙的身體健康、生長環境、肌膚紋理、外觀和溼潤度,當成判斷社會健康情形的標準。「青蛙是人類的晴雨計。我們污染自己,我們殺害自己,而青蛙如實的告訴我們,因為牠們不是生病了就是走樣了。」看起來,在羅馬人的眼中,青蛙是可做為人類鏡子的潔淨生物,但在耶和華的眼中,青蛙卻是用來讓埃及人噁心嘔吐的武器。
Life is what happens to you while you're busy making other plans.
生活,就是當你忙著做其他計劃時,發生在你身上的事。
Work is life, you know, and without it, there's nothing but fear and insecurity.
工作就是人生,你曉得,不工作,就只剩下恐懼和不安。
Time you enjoy wasting, was not wasted.
如果浪費時間讓你開心,那就不算浪費。
A dream you dream alone is only a dream. A dream you dream together is reality.
你自己的夢,就只是夢而已。你們共同的夢,則是現實。
Surrealism had a great effect on me because then I realised that the imagery in my mind wasn't insanity. Surrealism to me is reality.
超現實主義對我有重大影響,因為我這才了解我腦袋裡的想像並非精神異常。超現實對我而言就是現實。
The more I see the less I know for sure.
我看的越多,就越不確定。
LOVE
Everything is clearer when you're in love.
戀愛時,一切變得更清晰。
We've got this gift of love, but love is like a precious plant. You can't just accept it and leave it in the cupboard or just think it's going to get on by itself. You've got to keep watering it. You've got to really look after it and nurture it.
我們得到了這份愛的禮物,但愛就像珍貴的植物。你不能只是收下它然後擺在櫃子裡,或是以為它會自己活下去。你必須給它澆水,你必須好好地照顧它,給它營養。
Rituals are important. Nowadays it's hip not to be married. I'm not interested in being hip.
儀式很重要。現在不婚是潮流,但我對趕時髦沒興趣。
All You Need Is Love.
你只需要愛。
Love is a promise, love is a souvenir, once given never forgotten, never let it disappear.
John Lennon
愛是承諾,愛是紀念品,一旦付出了就千萬別忘記,永遠不要讓它消失。
As usual, there is a great woman behind every idiot.
照例,每個白痴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
PEACE
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
我們只是想給和平一個機會。
I don't believe in killing whatever the reason!
任何理由的殺戮對我而言都不成立!
If someone thinks that love and peace is a cliche that must have been left behind in the Sixties, that's his problem. Love and peace are eternal.
如果有人認為愛與和平是應該留在六零年代的陳腔濫調,那是他的問題。愛與和平是永恆的。
If everyone demanded peace instead of another television set, then there'd be peace.
如果每個人需要的不是另一台電視機而是和平,和平早就降臨了。
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life in peace.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be as one.
想像所有人都活在和平之中。你可以說我是個夢想家,但我不是唯一。我希望有天你會加入我們,世界會因此而大同。
You either get tired fighting for peace, or you die.
你不是厭倦了為和平而奮戰,你就是死了。
ROLE
I'm not going to change the way I look or the way I feel to conform to anything. I've always been a freak. So I've been a freak all my life and I have to live with that, you know. I'm one of those people.
我不需要為了確認任何事情而去改變外表或是我的感受。我一直是個怪胎。我一輩子都是個怪胎,我必須接受這一點。你曉得,我就是那種人。
It doesn't matter how long my hair is or what colour my skin is or whether I'm a woman or a man.
我的頭髮多長,膚色為何,或我是男是女,這一點都不重要。
My role in society, or any artist's or poet's role, is to try and express what we all feel. Not to tell people how to feel. Not as a preacher, not as a leader, but as a reflection of us all.
我在社會上的角色,或者說任何藝術家或是詩人的角色,就是試圖表達我們的感受,而不是告訴別人如何去感受。我既非說教者,也不是領導人,而是一種對我們所有人的看法。
FAITH
God is a concept by which we measure our pain.
上帝是我們衡量痛苦的一種概念。
I believe that what people call God is something in all of us. I believe that what Jesus and Mohammed and Buddha and all the rest said was right. It's just that the translations have gone wrong.
我認為人們所謂的上帝,其實就是我們的一部份。我相信耶穌、穆罕默德和佛佗還有其他賢聖說的都對,只是翻譯上出了差錯罷了。
The older generation are leading this country to galloping ruin!
老一輩的人將這國家帶往急速的毀滅!
The reason why kids are crazy is because nobody can face the responsibility of bringing them up.
孩子們會發狂,是因為沒有人能面對養育他們成人的重責大任。
MUSIC
Music is everybody's possession. It's only publishers who think that people own it.
音樂是眾人的財產。只有發行商認為某些人才擁有它。
If you tried to give rock and roll another name, you might call it 'Chuck Berry'.
如果你想給搖滾樂取另一個名字,你可以叫它「恰克貝瑞」。
FAME
Guilt for being rich, and guilt thinking that perhaps love and peace isn't enough and you have to go and get shot or something.
因為富裕而有罪惡感,因為認為愛與和平還不夠而有罪惡感,那你該被抓去槍斃之類的。
You have to be a bastard to make it, and that's a fact. And the Beatles are the biggest bastards on earth.
你得成為混球才能成功,這是事實。而披頭四就是地球上最大的混球。
Christianity will go. It will vanish and shrink. I needn't argue with that; I'm right and I will be proved right. We're more popular than Jesus now; I don't know which will go first - rock and roll or Christianity.
基督教信仰將被拋棄。它將消失、退縮。我不需為此爭辯,我是對的,而且將被証明是對的。我們現在比耶穌還受歡迎,我不曉得誰會先被拋棄,搖滾樂或是基督教?
It was like being in the eye of a hurricane. You'd wake up in a concert and think, Wow, how did I get here?
就像在暴風眼一樣。你在演唱會上醒來,然後想,哇喔!我是怎麼到這兒來的?
Newspaper people have a habit of putting you in the front pages to sell their papers, and then after they've sold their papers and got big circulation's, they say, 'Look at what we've done for you.
在報社工作的人習慣將你擺上頭版頭條,賣了報紙大賺其錢後,他們還說,「你看看我們對你多好」。
The postman wants an autograph. The cab driver wants a picture. The waitress wants a handshake. Everyone wants a piece of you.
郵差想要簽名。計程車司機想要照片。女服務生想要握手。每人都想要你的一部份。
Part of me suspects that I'm a loser, and the other part of me thinks I'm God Almighty.
部份的我懷疑自己是個失敗者,其他部份的我認為自己是萬能的天神。
不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1999年秋,已禁止民眾購買非醫師處方的膠質銀或銀鹽(silver salts),並禁止此類產品宣稱健康療效,只能以飲食補充劑的名義販售。但相信的人還是趨之若騖的吞下肚,尤其在SARS盛行期間,膠質銀一度還成為部份信仰者口耳相傳的預防聖品。只是,這些人大概不曉得自己再吃下去,可能可以不化妝就成為「Blue Man Group」的一員吧!
以上兩位藍膚人都是銀中毐的產物。然而地球上確實曾陸續傳出許多藍膚人的消息,而且他們的藍膚色是天生的,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居住在美國肯塔基州東部Troublesome Creek附近的Fugates家族,人稱「The Blue Fugates」。1820年代,來自法國的孤兒Martin Fugate在Troublesome Creek一帶定居,並娶了皮膚蒼白的Elizabeth Smith為妻,兩人共生下七名子女,當中有四個小孩擁有藍色皮膚。
由於居住地十分偏僻且封閉,Fugates一家人不是近親通婚,就是與最近的鄰家(例如Combses、Smiths、Ritchies與Stacys家族)通婚。一百多年後,現年二十餘歲的Benjamin Stacy也在肯塔基州出生,他的皮膚是藍的,就和他的曾祖母Luna Fugate一樣。當地醫療中心的一名老護士Carrie Lee Kilburn宣稱Luna是她「生平所見過最藍的女人」。不過Fugates家族的人自稱很少生病,而且前幾代的成員們幾乎都活到八十好幾。
幾個月前曾經到劉力學(Pierre H. Loisel)位於石門附近的「臨海農場」參觀。高薪老外主管退休搞起環保堆肥的事蹟,我早有耳聞,去了他家才發現不止廚餘回收可以為台灣蘊育龐大商機,這島上強勁的風與毐辣的太陽,原來也可以為一般家庭省下可觀的電費支出。不過,雖說他已退休成了專職的家庭主夫,但基於推廣環保的使命感,農場每到假日總有預約參觀的人潮。
回想起來,1989年時我還在唸高二。對當時的高中生來說,最紅的約會場所就屬台北車站對面的「流行頻道FM Station」了。雖然這個名字聽起來很蠢,但還在喝「輕鬆小品」、聽細胞出版的「排行速報」的我們,哪有可能明白自己的蠢?因此無論打算結夥去任何地方,之前一概先約在流行頻道碰面。而我,就是在那兒拿到了「台北新音樂節」的節目本事。印象中,我站在路旁聽完了整場演出,頓時恍然大悟:原來除了Billboard Top 10以外,竟也有這種怪怪的音樂存在。可以想見,我那時是多麼俗不可耐的一個台妹。
其實,由「搖滾客」(原名為:搖滾客音樂資訊月刊雜誌社,真是落落長!)所主辦的「台北新音樂節」(Taipei New Music Seminar),在1989年已經是第三次舉辦。老闆任將達在錯字一堆的本事前言中提到:「今年我們非常榮幸能有九組各種不同音樂風貌的工作伙伴加入我們,他們雖然都未有個人作品問市,但是已得到本地及香港兩地的音樂工作者及市場的垂青,相信不久的將來必是大將之材。」
單色印刷的小冊子裡頭,印了北中南各地入圍樂團的介紹,其中編號一號的「藍色精靈」樂團,鍵盤手是侯志堅、鼓手是黃邁可,前者隔年成為「東方快車」的一員,目前活躍於廣告配樂界;後者則是現在當紅的「信樂團」的黑人鼓手。製作單位為比賽安排了涂(其實正確的涂字左邊只有兩點,但是我打不出這個字,orz)佩岑和邰正宵當主持人,評審團共計有:吳楚楚、陶曉清、孫建平、郭宗韶、黃瑞豐、游正彥、鈕大可等七人。不過,孫建平是1991年才開始製作「音樂磁場」的,所以當時會被列在評審團之列倒還不算太奇怪,by the way,後來涂佩岑也成了「音樂磁場」的一員。
我曾經讀過亞特克萊納(Art Kleiner)多年前發表於「Wired」雜誌上的一篇告白文章「Confessions of a Ghostwriter」。他坦言自己從一九八九年開始當起「影子作者」,而且完全是為了優渥的酬勞而寫。他先是採訪這些知名的「fleshwriters」,擬定初稿,再輔助他們直到修訂版完成。一開始,他覺得自己就像個為了錢而幹起走私勾當的老實卡車司機一樣墮落,但是「不必替自己的點子負責」這回事,卻深深地吸引著他。他可以揣摩「名人客戶」的心態和語氣,代替他們捏照出一大堆東西,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一九九四年他為管理趨勢大師彼得聖吉(Peter Senge)所代筆的暢銷書《第五項修鍊》(The Fifth Discipline),他自己也認為這是他整理近七十位寫手的文字後,彙整出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傑作。
話題聊到他當下的拍攝工作。原來他們一組人正在替「Why Does My Heart Feel So Bad」拍MV,而誇張的星形眼鏡正是MV中的特殊造形。我央求他替我簽名,但手邊竟連一張紙也沒有,於是只好從皮夾裡抽出唱片行的收據,讓他簽在背面空白處。Moby拿了筆,一筆一筆地畫出一個可愛的漫畫人形並簽上了大名。直到這張單曲上市,我才曉得原來那可愛的小人,正是出現在單曲封面和MV中的漫畫版Moby分身。在Moby休息時間結束返回工作崗位之前,我捧著那張被加持過的收據興奮地向他告辭,並表示非常希望他有空能來台灣開演唱會,只可惜,他至今始終沒能造訪寶島。不過,我後來在Fuji Rock Festival的舞台上,看到了他完整的現場演出。
我們依一青窈的要求,稱她為「Yo」(窈)。為了瞭解她的聲音,隔晚我奉老闆娘之命,帶她去預先租好的錄音室試唱。她選唱了許多歌曲,我至今仍記得的只有她試唱的第一首歌-「Dreams Come True」(美夢成真)的「Love Love Love」。Yo的音質很乾淨,唱起歌來沒有多餘的花腔,就像她白淨的外表一樣,給人一種恬靜舒服的感覺,只是這首歌音域偏高,因此還沒開嗓的她在高音部份有些吃力,而老闆似乎在心目中給她扣了些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