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7月 30, 2010

Pet Shop Boys 台北演唱會後記


這是Pandemonium Tour的trailer,台北場是原裝演出!(取材自Youtube)

雖然Pet Shop Boys歡迎大家在演唱會上使用攝影器材,可是我覺得還是不要因此猛拍比較好。倒不是因為閃光燈刺眼,或是大家舉起相機會擋到後方觀眾的視線等原因,而是我發現大多數卯起來拍照錄影的人,視線幾乎全停留在相機和iPhone螢幕上。或許這麼做日後的確可以回味N次,但當下若沒有全神貫注地欣賞演出,反而全程緊盯螢幕,那跟在家裡看演唱會DVD有什麼分別呢?不解啊。

我和前晚一樣站在面對舞台的左方,右側有沒有人我不清楚,但左側只有零星幾個人坐在地上。台北是PSB「Pandemonium Tour」亞洲巡演的首站(第二站是首爾),這場面看起來實在稍嫌冷清。由李雨寰領軍的「DMDM」是PSB的暖場嘉賓,他不僅帶來懸吊式的mobile佈景,還請到小型絃樂團和客席女歌手助陣。誇張的是,他甚至請到「兒時偶像」潘越雲上台獻唱。暖場演出竟還安排神秘嘉賓?堪稱是誠意十足呢!


一場十分用力的暖場表演。DMDM背後的方塊其實是Pet Shop Boys的佈景。


潘越雲穿得好像女神喔!李雨寰脖子上掛了一串會發亮的紅色燈泡。

八點多,本地工作人員開始卸除DMDM的懸吊裝置,而打扮活像工地主任的外籍白衣人士也開始在舞台上穿梭。今天我身旁貌似「非夜店咖」的A區觀眾仍不時散發出濃濃的菸酒味,沒辦法只好無奈地戴上口罩。或許我該認真考慮改走國家音樂廳的路線。XD

Pandemonium Tour的舞台陳設非常簡單,除了Chris Lowe專屬的DJ台以外,就只有一堆由厚紙板摺出來的白色立方體。不過這些空紙箱在「工地主任」們的巧手擺放下,隨時都能變化出不同的造型組合,而且只要打上visual投影,舞台馬上就會變得華麗異常。我搜尋到擔綱舞台設計工作的是英國知名的劇場佈景暨舞台服裝設計師Es Devlin,燈光和動畫則分別由Rob Sinclair與「onedotzero」的Sam Pattinson和Luke Halls負責製作。

講到目前已發展成全球最大動態影像藝術展的onedotzero,剛好又勾起我的回憶。1999年時我接了一個案子,工作內容是替「亞洲第一屆0101數位影像展」處理邀片、企劃、文案撰寫、翻譯、盯設計稿和上字幕等所有的雜事,而那次的影展剛好就是與onedotzero合辦,當時接待過的那兩位總監Matt Hanson與Shane Walter現在想必已經變成大叔了吧!

Es Devlin曾在訪談中提及,「我們已經看了太多LED。當然啦!有很多效果可以靠LED做出來。可是我們發現,創作出具有高科技感的影像牆,然後讓它在廉價又低科技的紙箱上逐漸崩解,還滿令人耳目一新的。」只是這句話最好不要被Massive Attack聽到,因為人家前晚才運用了巨型的LED螢幕!

以下就是這些40*40cm和80*80cm尺寸的白色方塊變身成超炫背景的過程:


紙箱變身的過程引起現場觀眾一陣驚呼。

Es說這場演唱會的第一段有點像是在畫廊裡頭表演,Neil、Chris和兩名身穿方塊裝的舞者在兩面投射了影像的方塊牆前演出,影像中出現的男女相遇並且相戀。隨著方塊牆的崩塌,演唱會開始進入第二段,而這對戀人將掙脫如奧運體操選手般的束縛,並處於時尚與玩樂之都紐約。到了第三段,兩人的關係變得支離破碎,舞台上於是出現一段感傷的芭蕾。第四段則是先前兩名穿著方塊裝的角色向觀眾表明自己其實是八零年代的迪斯可雙胞胎,並就此為現場帶來熱鬧的節慶氛圍。


Pandemonium的舞台動畫極具時尚感,讓人很難聯想到Neil和Chris已經年過半百。


能夠這麼近距離地欣賞PSB的表演實在過癮,只是我的目光一直被舞群給吸走。


不過把方塊擺成這樣,差點讓我以為「誠品」也是贊助廠商。XD

主唱Neil Tennant七月初剛過五十六歲生日,以台灣新聞記者的標準,再過四年他就會被稱作「老翁」。不過畢竟是藝人,他的體型仍維持得相當好,穿上各種合身西服依舊不減帥勁,聲音方面聽起來更是數十年如一日。至於體力從台上則是看不太出來,因為最費力的舞蹈動作幾乎全由舞群代勞。


Neil對自己的扮相很有主張,有部份服裝造型是他與Es Devlin一起討論出來的。


Neil也有這種頭戴雞毛帽、類似禁衛軍的扮相。


一直站在DJ台後方的Chris不讓Neil專美於前.也戴起頭頂長出綠毛的怪帽。

PSB的舞群真是強者,這三女一男居然還身兼合音天使。我覺得黑人男舞者Sean William跳得十分出色,他與另一名黑人女舞者Charlotte Walcott爭吵和互砸紙箱的舞碼充滿了戲劇張力,剛才上網一查發現兩人隸屬同一間經紀公司,也同時兼具演員和模特兒身份。另外兩位白人女舞者Polly與Sophie Duniam的身段也好美,前四分之三場演出兩人都戴著方塊頭套,直到最後脫下西服褲裝與頭套,露出黑色亮片小洋裝與姣好的面孔,大家才曉得原來她們是雙胞胎姐妹。


Neil只要負責在舞台上走來走去就好,舞就留給年輕人去跳吧!


舞者們穿的運動服全都出自Adidas,我覺得兩姐妹穿的袋鼠褲好好看喔。


爭吵和互砸紙箱的雙人舞碼搭配的是〈Jealousy〉這首作品。(取材自Youtube)

這次的演唱會老歌、新歌夾雜,但最能引起共鳴的還是〈Go West〉、〈Can You Forgive Her〉、〈Always On My Mind〉、〈What Have I Done To Deserve This〉、〈New York City Boy〉、〈It’s A Sin〉、〈Se a vida é〉、〈Suburbia〉、〈West End Girl〉…等經典暢銷曲。我沒有拍下任何影音,只零星地拍了點照片,所以下面的現場影音全部取材自Youtube,沒有親臨現場的人可以藉此「聞香」一下。不過再怎麼說還是看現場最爽啊!


這是安可前工地主任們朝觀眾席噴灑的銀色雪花,好美啊!


灑完之後還順便進行清潔工作 >_<


〈Go West〉,舞者站在台上舞彩帶怎麼會給人一種北韓奧運體操選手的FU?


〈New York City Boy〉,不得不說那些方塊人實在太苗條了。


〈Pandemonium / Can You Forgive Her?〉組曲來了~


〈It's A Sin〉,工地主任一直進進出出忙著搬紙箱。


〈You'll Always On My Mind〉,無論在哪個國家表演都是全場大合唱。


〈West End Girl〉,這首是安可曲。

演唱會相關新聞
106歲寵物店男孩 台北初夜 吸2000萬
視覺+電音 寵物店男孩大放電
寵物店男孩炫目飆嗓 排舞掀高潮
寵物店男孩開唱 蘇貞昌朝聖

星期四, 7月 29, 2010

Massive Attack 台北演唱會後記

嚴格來講我不算「Massive Attack」的樂迷,他們的專輯我只買過九一年的《Blue Lines》、九四年的《Protection》和九八年的《Mezzanine》這三張。近十年我幾乎不買CD,所以2003年的《100th Window》和今年的復出之作《Heligoland》我完全沒聽過。很顯然,對我而言這仍是一場懷舊演唱會,而且緬懷的是十幾年前仍著迷於Trip-Hop曲風時的青春歲月。


Massive Attack於1995年時現場演出〈Karmacoma〉,經典啊!

演唱會預定於七點半開始,我七點十五分便抵達南港展覽館。場內人數不多,最貴的A區只有舞台前方聚集了一群人,我看場內空盪盪的乾脆席地而坐,只是這麼一坐就坐到了八點整。最近的演唱會真是越來越不像話了,讓觀眾等待的時間簡直比等喝喜酒還要長,要不要在場內擺幾桌麻將算了?!

總之八點上場的也不是Massive Attack,而是客席女歌手暨暖場嘉賓Martina Topley Bird。主秀真正的登台時間其實是在Martina演出四十分鐘並換場二十五分鐘之後的九點零五分,距離原訂的開場時間整整晚了九十五分鐘。說實在,我真的等到很火大,而且因為這樣拖延,演唱會結束時已經超過十點四十分,若不是老公特別開車來接我,我看我搭捷運再轉公車回到三峽已經是隔天了吧!

戴著華麗眼罩出場的Martina聲音頗具磁性,她以現場取樣的人聲和打擊樂聲,搭配簡單的電子樂器獨挑大樑進行演出。當時A區的人數不到五成,感覺有些淒涼,想到上回「Tears For Fears」的台北演唱會賣座也只有六、七成,我就覺得主辦單位的心臟很強。看到這種賣座率,我想他們拖延開場時間也算是情有可原啦!

我一開始還很認真的站著看Martina表演,可是看了三首我就決定坐在地上用聽的(還有地方坐,可見有多空)。這不禁令我聯想起十幾年前參加「香港藝術節」的一樁往事。印象中那是名為「民藝復興」的電子音樂實驗組合在小劇場裡的演出,只見現場兩排男女面對面坐在場中央的辦公桌旁上網,每個人螢幕上的畫面被輪番投影在大型布幕上,而三位樂手則是在螢幕前方彈奏樂器、操作電腦。我才看半小時就離場了,因為那完全是一場悶到爆炸的演出。

私以為電子樂團或是臥室樂手之類的表演型態很容易悶掉,如果沒有特殊的佈景、燈光、視覺、造型或是舞台動作,那我還真沒必要去現場看別人操作電腦設備。雖然Martina的歌聲十分迷人,可是我個人很主觀地認為她的演出略嫌單薄,吸引人的地方大概只在於可以看見她是怎麼弄出那些backing音效的。

主秀Massive Attack的舞台效果則大不相同,3D和Daddy G兩位成員不僅邀得一掛頂尖樂手助陣,還有華麗的燈光和大型LED動畫背景幫襯,儘管大家在舞台上的表現顯得十分「沉穩」,可是有了視覺上的加持真是大大加分。最讓我感動的其實是LED上呈現的文字。主辦單位特別將某些字幕譯成了在地的中文,尤其是那些關於「自由」的名言,看了實在讓我很想掉淚。

「無辜的人無所畏懼。」
「如果無法和平地革命,則不可避免必須使用暴力。」
「自由是不用即廢。」
「不動的人,不知道他被束縛了。」
「不自由毋寧死。」
「所有人的尊嚴與權利皆生而平等自由。」
.................................

對照起回家後看到的這則新聞:「棄台大讀北大 李敖之子李戡:我想到祖國念最好的大學」,我只覺得諷刺。

在申請書中,李戡寫道:「今年台灣的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總計考生14萬540人,我的成績超越13萬5864人。5月大學學測放榜,我已考取台灣大學。雖然考取了台灣最好的大學,雖然台灣是祖國的一部分,但我想到祖國念最好的大學,因為希望我是它的一部分。…台灣是祖國的一部分,但它太狹小了,我寫了一本書,一方面檢討台灣的狹小,一方面展示我輩的心願。」

真心希望這位李公子回到他偉大的祖國以後,也能享用同等的「自由」,並以同樣激烈的口氣對他偉大的祖國批評指教一番。去那裡「動一動」,他就知道他之前過的是多麼「不受束縛」的日子了。

講回正題。舞台上的大型LED字幕除了關於「自由」的名言之外,也列出世界各地的統計數字,例如:各國的「淡水使用量」、各國未經審判即遭非法拘禁的最長限期、美國今昔的原住民人數、希臘人口與財政赤字、伊拉克戰爭耗費的金額、巴基斯坦的國民所得、各國的年度外來人口數、今與昔的漁獲量……等等,教人看得觸目驚心。而某些在地的新聞標題也意外登上跑馬燈,尤其是當「徵地」、「劉政鴻炒地皮」、「六輕」事件的新聞標題出現時,現場響起連番共鳴,坦白說我當時有點感動到頭皮發麻。

Massive Attack過去的演唱會一直是交由UVA(United Visual Artists)這個同樣來自布里斯托的設計小組負責舞台視覺與裝置藝術的規畫,依這次LED螢幕設計的精采程度看來,應該也是出自UVA之手。其實字幕中或多或少有些不宜譯成中文的內容,例如一些關於藥物的單字,不過中文跑馬燈字幕實在吸睛,我猜會認真去看英文字幕的觀眾大概不多吧!

在三位客席歌手中,我最欣賞的是六十歲的牙買加大叔Horace Andy,印象中我十幾年前還寫過他的專輯側標 XD。這位雷鬼前輩演唱〈Angel〉時的嗓音「藥味」十足,以前聽CD時我還以為他的尾音echo是特效做出來的,昨晚看了現場才曉得他是人體特效機,那些帶有濃濃dub味道的尾音全是他對著麥克風直接唱出來的,而且他舉手投足顯得一派自在,真是帥氣極了。另一位客席歌姬則是Deborah Miller,她在〈Unfinished Sympathy〉一曲中飆的高音未免太令人驚艷,不過她整場演出只出現了兩次,有點可惜。


Massive Attack與Horace Andy合作的新作〈Splitting The Atom〉


Massive Attack與Horace Andy合作演出〈Angel〉

在這裡我要順便批評一下A區的某些觀眾。明明不能拍照,卻硬是要拍;明明館內冷氣開放,卻硬是要抽菸;明明是來聽演唱會的,卻硬是要喝酒;搞得我只要站得離台前近一些就必須忍受濃濃菸味和酒味,然後一些貌似嗑了藥還做浪人打扮的傢伙也不曉得是怎麼回事,簡直像鬼上身似的令人退避三舍。今晚我還要再去看一場「Pet Shop Boys」的演唱會,看來外套和口罩都會是必備道具。


Massive Attack新作〈Paradise Circus〉

何處是兒家?

搬進北大新家已經三個多月了。剛進駐一個月時,我發現對面鄰居老愛在後陽台上聽音樂、講手機,由於我平日在家工作,在不堪其擾的情況下只得含淚將筆電挪至餐桌上使用,而緊臨後陽台的書房(圖中的書房二)也從此進入閒置狀態。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我老公的書房(圖中的書房一)上。由於他平日常態性地加班,書房幾乎完全沒有人氣,再加上他不像我一樣耐熱(室內未達攝氏三十六度我不想開冷氣,低於三十度我還會想穿薄外套),而兩間書房也只預埋管線沒有安裝冷氣(暫時沒有預算),因此他最近也時常將小筆電帶至餐桌上使用,順便涼快一下。


淺黃色塊為北大新家的閒置空間

家中派不上用場的空間還不止這兩處,比方說,我們每天在梯廳逗留的時間從不超過十分鐘。大門邊的收納室雖然利用凹室釘了櫃子,卻沒有東西可以收納,裡頭只擺了冬天用的葉片式暖爐,夏天幾乎沒有進去的必要。客用衛浴也是,由於後陽台不能加裝任何類型的鐵窗和鋁門窗,我擔心貓咪不慎墜樓,只得將貓廁所擺進客浴,換言之,那兒平常只有三隻貓在進出。

閒置的空間還包括三坪大的後陽台。原本我打算做一些庭園造景,也確實買了盆栽和鵝卵石當備料,無奈對面租客老打赤膊在後陽台晃來晃去,所以我沒事根本不想上後陽台,更別提在那兒欣賞庭園造景了。更重要的是,走進後陽台所見到的第一眼往往是對面鄰居掛得滿坑滿谷的花衣服,既然他送上這麼醜的景色,我也犯不著以德報怨地回敬他滿眼綠意。所以,我們實際上只用了後陽台大約半坪的面積,約莫只比洗衣機大一些些。

後陽台右側有個一坪多的傭人房。有些鄰居家中有聘請外傭,但在下已兼任女傭角色,因此傭人房最後規劃成了工作室,打算讓我或我老公在這裡搞搞縫紉、修修家電什麼的。可是三個月來,我們不曾在那兒幹過任何事情,而為它添購的桌子至今就連椅子也還沒配上,我猜想我們日後進去「工作」的機率應該是微乎其微。

以現況而言,我家走道右側(圖中淺綠色塊的上方)的空間,除了廚房以外完全是多餘的,這二十多坪的閒置空間若加上等比例的三成公設,市價大約是七百萬元。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前一個住處。四月中旬之前我還住在竹圍,那間房子是四房雙衛格局。我家只有兩人三貓,一人分配一間書房再共用一間主臥後,仍有閒置的客浴和房間各一,而建商統一外推的陽台空間與主臥裡的泡澡區,我們也幾乎不曾使用,算算這些閒置空間加上雨遮和等比例的三成公設,市價超過兩百萬元。

以前我租住挑高小套房時,就給自己抓過適合居住的空間大小。我認為一個人住十八坪(含陽台等附屬建物)剛好,既不顯侷促,也不致浪費空間,其後每多一人則增加八坪面積,這樣住起來才舒服。也就是說,兩個人若要住實際面積為二十六坪的房子,必須購入權狀至少三十三坪的新屋。只是後來我家的雜物越積越多(很多是我媽的遺物),深怕空間不夠的我於是先後買下了四十四坪的竹圍預售屋和六十二坪的北大預售屋,。


淺黃色塊為竹圍舊家的閒置空間

在移居竹圍前我已經清掉大量雜物,因此在這間實際面積約三十坪的房子裡,我們只使用了其中的二十二坪。很明顯,實際坪數達四十六坪的北大新家真的太大了,大到我一直猶豫是否入住。當然大有大的好處,除了地板擦到死之外,至少住起來心胸開闊。可是一旦認清閒置空間竟然價值近七百萬元時,我就不免有些懊惱。

所以,如果下一個住處不是自地自建的,那麼我希望可以住在實際面積約二十二坪的房子裡,就算是權狀三十坪實際面積只有二十坪的大樓也無所謂。以這樣的坪數需求在新北市的外圍換一間小屋,我至少可以省下「上.千.萬」的購屋費用,而且房貸負擔馬上減輕大半。正因為抱著這樣的想法,這幾天我又開始清雜物了,而且是以能搬進二十坪的房子為前題在整理著…。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覺得我瘋了,怎麼才搬家三個月就在為下一次的搬家做準備?我只能說我目前住的房子是以兩年半前的心態購買的,與當下的生活需求並不相符,而這正是購買預售屋的風險之一,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等這間房子蓋好以後,你的生活或人生觀會出現什麼樣的轉折。至少就我個人而言,儘管過去一年內陸續處理掉兩間房子,但我至今仍還在承受兩三年前衝動購屋的苦果。


「型男飛行日誌」預告片(英文版)

說起來,我的心態一直在「追求舒適的居家生活」與「儘可能減少物質羈絆」兩者之間擺盪,應該說前幾年我重視的是前者,現在我看重的卻傾向後者。年初讀完《1Q84》的前兩集中譯本後,我便一直羨慕著書中女主角青豆的極簡生活,最近更是覺得「型男飛行日誌」片中的「背包理論」(Backpack Theory)很貼近我目前的想法,因為不管在生活或是人際關係上,我都希望我的背包越空越好。而在把背包清空以前,至少我們一家子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換間小一點的房子住。

另外就是,這三個月我一直處於噪音充斥的無間地獄,除了永遠有鄰居在裝潢施工之外(目前的入住率不到三分之一),我家正後方的空地本週起也開始挖地基、打鋼筋,不知道那棟房子要蓋多久呢!更令人害怕的是,我家右邊還有一大塊空地,何時會再出現挖地基的噪音我真是連想都不敢想。有時我覺得自己彷彿「逐噪音而居」,搬到哪裡都飽受噪音襲擊,真不明白我是造了什麼孽。

我由此學到的一點是,買打算自住的房子或決定搬家前,要先觀察前後左右上下樓層的入住率,以免太早搬進去得承受所有鄰居的裝潢噪音。再來就是除非你耳背而且早出晚歸,否則附近有空地的房子不要買,因為房子一蓋就是一、兩年,如果家中的居住者包含家庭主婦或在家工作者的話,住這種房子他/她應該會被逼瘋吧!就像在家必須戴上耳塞才能勉強度日的我一樣。

星期五, 7月 02, 2010

暢銷書封面產生器

如果說電影圈有「神鬼」系列、「第六感」系列、「全民」系列、「絕配」系列…我想出版圈很快也會有「單椅」系列的封面出現吧!只要替換後方的壁面和前方的單椅款式,就可以產生無窮盡的變化喔!真想替這個好點子按個讚啊!建議工程師們可以再佛心地提供一個「暢銷書封面產生器」,這樣應該可以替編輯大人們省下不少寶貴的時間喔。善哉!善哉!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01日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03日
(感謝HS網友提供)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28日


出版日期:2010年06月25日

相關聯結
電影名稱製造機 V2.5
客戶至上(網頁設計版)
馬總統個人專屬理由產生器
專案出包理由產生器